English

小手拉大手一同“学”文明

1999-05-0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

昌达公司的女经理祁翠娟,办理业务刚刚外出,就又乘飞机匆匆赶回———在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中学读书的女儿在电话里告诉她,文明市民学校要进行期中考试了。

文明市民学校在漯河市仅仅举办两年,为什么就能成为父母和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?

爸爸妈妈走进孩子的教室

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,楼群与绿树草坪媲美,马路和雕塑花园共存。一路行走,沿街的单位都不设围墙,院内怡人的景色一览无余。大自然似乎也钟情于此,一条名为沙河的清流穿城而过,两岸垂柳如烟,天蓝水白。整个城市开放通透,令人神清气爽。这是自漯河市被河南省定为“内陆特区”以来,市委市政府在近三年里,下大力气抓城市建设的结果。

然而,日益美化的城市也反衬出另外一个领域的不美现象。有一年曾做过统计,因人为因素造成城建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费用,高达百万元。城市设施可以用金钱修补,城市人的行为、心灵该怎样去弥补?

爱护公物、遵守社会公德,现代城市呼唤的,实际上只是每个人在中小学就被要求规范的行为,是人的素质中最基本的东西。

当漯河市的决策者们把眼光投向人们最初走进的那个校园时,该市源汇区的“娃娃计划”提供了有力的佐证:为了提高市民素质,这个区曾经依托过居委会、机关办学办班,效果都不理想。最后,由小学生联系家长,以孩子的学校为阵地,原班教师在小学生行为规范基础上编写教材进行讲授,结果,学员到校率达到100%,孩子带父母,父母又带双方的四位老人,一双稚嫩的小手,牵起了两代六人的大手。

这是一双神奇的小手,他吸引了决策者们的目光,市委书记程三昌经过调研之后,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,在短时间内,协调有关部门同时行动,编写教材、制订规章制度、落实学校。去年5月,第一批52所市民文明学校的牌子,很快挂在了52所中小学的大门口。

“叔叔,请拣起来”,这句话够我记一辈子

“从此我是个学生了”,对于离开校园多年的特别学员们来说,这种感觉更加强烈。然而,毕竟他们已经走上了纷繁复杂的社会,校园约束已由习惯代替。有人不经意地点燃香烟,接打手机,随意丢弃废纸,吐痰,典礼结束,会场一片杂乱。

中小学最基本的养成教育功能此时体现得十分直接。漯河试验小学市民文明学校开学头几天,校内一直设立的“文明小卫士”,活动似乎更加频繁。他们不断纠正着“大学员”的不良行为:“叔叔,校内不能吸烟”,“对不起,请拣起来”……还有不少孩子弯下腰,把大人们丢下的废纸、烟头拾进垃圾箱。

也许,在校园以外的地方,成年人之间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,但是可以想象,面对一个孩子,怎能不耳热心跳?就像一位父亲后来在座谈会上说出的那样:在外边,发生这事儿,我可能会发火,可在学校里,孩子的话能让我记一辈子!文明市民学校的第一课,“树立公德意识”就是这样完成的。

随着课程的进展,中小学与文明市民学校联姻的效果更加明显。法律知识、城市管理、交通安全、礼仪常识、家庭教育……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变了,打牌聊天少了,看书学习多了,对不起、谢谢您,这些词汇使用率越来越高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,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,许多父母是进了文明市民学校后,才明白了这个道理。第三中学的一个女生,一个月里就和三个女同学打架,原来,她的母亲自小教育孩子的办法就是打。如今妈妈变了,孩子也变了。该校的万校长称为“互动效应”。

一所真正的学校

在漯河市实验小学的市民文明学校里,我们看到一份别致的学籍表。照片处是两人的合影,一个是大学员,一个是小学生,注明关系,学习成绩等。“这次培训了母亲,下次就该父亲,一目了然。”校长这样解释。这些学籍表与每学期的考卷、总结等材料,都装订得整整齐齐,存放在学校办公室。

漯河市民文明学校之所以在短期内办出效果,与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是分不开的。市民文明学校创建之初,就由宣传部牵头,联系文明办、教委、建委、公安局等8个单位,成立了“漯河市文明市民学校领导机构”。文明学校的教材、讲义、考卷、课时,都由全市统一印制。双休日,是市民文明学校集中授课的日子,也是宣传部最忙碌的时候。到各个点上了解情况,解决问题,并且不定时对学校进行考核抽查。考核内容向全社会公开。

一年一度,漯河全体市民们有一件大事,评选表彰文明市民学校优秀学员。市里召开大会,书记市长为优秀者颁发奖章证书,当地报纸发名单、电视出形象,十分隆重。也许是巧合,刚刚开完表彰会,就传来一个好消息,经有关部门抽查评定,漯河市已达到全国卫生城市标准,市委市政府在提出城市建设的下一个目标———创建全国园林城市的规划讨论会上,这座城市的核心人物们发出共同感慨:下一步,文明市民学校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